宝宝安睡入门之小土安抚技

热度:1294 ℃ 编辑: 小土大橙子 时间:2018-11-20 赞:0 内容来源:雏渐肥月嫂  
文章导读

借鉴前人比较著名的4S、5S安抚法,结合中国妈妈的实践,我总结出有助入睡的“小土安抚法”来配合睡眠仪式的进行:包括裹襁褓、催眠曲白噪音、抚触按摩、轻拍轻摇晃、自我安抚、吸引注意力、放松心情、宣泄情绪等八大方面内容。

1裹襁褓—身体受控睡眠才能受控

妈妈的困扰:

“女宝65天了 晚上奶睡之后几分钟会突然大哭 手一动就把自己惊醒”


襁褓的原理、利弊

襁褓模拟子宫环境,给婴儿以安全感,减少哭闹。新生儿还不知道手也是身体的一部分,也无法控制手脚。在临睡时,睡眠周期间隔中,手脚不受控乱舞、抽动,会很容易受到惊扰,裹襁褓就是为了缓解这种现象。

按住手、搂紧、抱着、背巾哄睡也是相似原理。

裹襁褓是稍有争议的,有人认为会限制婴儿的运动自由,也有更多的研究表明会有积极效果。

我想各国人民不约而同地发现裹紧这种“限制自由”的方式对缓解婴儿的哭闹有帮助,并非巧合。

我在之前有篇推送里面对襁褓的裹法等做了详细的介绍,大家可以参考:


打好基础,新生儿安睡第一步

使用襁褓的注意点

襁褓要稍微紧一些,不然容易松开或遮住婴儿的脸。

不要强行将腿按直,否则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。紧包住手臂上部,腿仍然要相对放松有活动空间。


这个问题在之前有一篇推送中详细介绍过:

千万不要给小婴儿绑腿|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经历分享

市面上有襁褓式睡袋,使用也比较方便。

尽量仅在睡眠时段使用,避免全天使用,以防束缚身体延缓大运动发展。

新妈妈最好坐姿或者站立操作,避免直接90度弯腰,以免伤腰。

襁褓的使用范围一般是0-3个月,和惊跳反射消失的时间同步。去除襁褓需要提前做好准备,逐渐减少使用频率,逐渐放出一只手直至放出两只手完成过渡。过渡期间可能会出现睡眠倒退,可以适当帮助搂压,缓解。



2催眠曲白噪音——听觉魔力

处于完全无声的环境,反而会使人莫名的不舒适。

人们在失恋的时候听情歌安抚伤心,在孤独的时候听音乐寻找勇气,远离家乡……声音可以使人放松、吸引注意力、建立睡眠联想,在婴儿睡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

催眠曲

催眠曲是人们最熟悉的入睡安抚,我至今仍然记得妈妈给我唱“月儿明,风儿静,树荫遮窗棂”的旋律,毫无疑问的,熟悉人的温柔低语、独特嗓音能安抚宝宝。


妈妈们的体验:第一次把《宝贝你听见了吗》放给宝宝听,两遍就自己睡着了。虽然从七个月开始能自己睡觉,可一般要扭20分钟,从来没像这样安安静静的听歌就睡啊。

妈妈们反馈有效的歌曲还有:《离人》《小宝贝快点睡》《虫儿飞》《军港的夜》等等。

歌曲风格也多变,多去尝试,相信你也能找到自己宝贝喜欢的催眠曲。

不少妈妈反应,宝宝情绪激烈哭闹的时候,节奏感强的歌会比较有效。

这个我们前几天还刚刚做了400多首曲子的歌单,大家可以参考:你家的哄睡神曲是什么?啊?这些歌居然能哄睡??400首的歌单拿走

此外音乐也能够让家长自己放松下来,不觉得入睡漫长。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,家长不烦躁,宝宝也能感受到平静,更容易入睡。


白噪音

白噪音和婴儿在子宫内的环境音接近,属于婴儿熟悉的乡音。尤其在头3个月,模拟子宫环境对部分婴儿来说,是很有安抚作用的。过了头3个月,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。除了模拟子宫环境,白噪音还可以抵抗吵闹的环境噪音。

吹风机、洗衣机、吸尘器、收音机、电视机空白频道声音、揉搓塑料袋、雨声、海浪等。成人发出的“嘘—”、“噢噢”、“嗯嗯”等持续有节奏的声音,都可能起到安抚哭闹的效果。

不过也有一些研究反对使用白噪音,这个后面有机会我们会推文详细分析。


白噪音的来源:a.可以把吹风机之类的声音录在手机里。b.家长自己模拟白噪音发声。c. 用手机下载白噪音软件,有混音模式的白噪音软件效果更好。雨声、海浪等温和白噪音,甚至失眠的成人也可以使用。


妈妈们的体验:我家去商场就睡得好,所以我用的白噪音软件中,模式选择了人群+哼唱+风扇+午后...娃没哭没闹很快就睡了

妈妈们的体验:睡觉中途醒了小哭,嘘、拍不管用,想起塑料袋也似乎可以,揉它,马上有效,不哭不闹瞪眼看,平静后放旁边,自己睡着了。

使用的注意事项:要随着睡眠的不同状态调整声音的大小。长期处在噪音环境对宝宝有害,所以音量不能过大,睡着即要停止使用。

我们的推送里面也详细介绍过和声音安抚有关的内容:宝宝睡觉有点声就易醒,怎么办?


用声音吸引注意力、用言语安抚

注意力被吸引时,能够跳出为了作困大哭的循环里,减少再次入睡的时间。哭得厉害可以大声一点盖过哭声,否则无法引起注意,大声时要远离耳朵。

妈妈们的体验:这几天夜里哼唧眼看要哭大时,边唱边咚咚咚用力敲门板,居然渐渐不吱声自己又睡了,多次验证有效。

熟悉人的声音,特别能够抚慰情绪。可以选一个你和宝宝特有的魔法词,比如坚持每次宝宝快睡着,真的放松的时候,对他说“放松”,让他知道这种状态就是“放松”,把这个词和睡眠联系在一起。下次临睡处于紧张状态时,再听到“放松”就能帮助身体真的放松下来。

对大孩子说话也是安抚的一种“宝宝要睡觉了”、“宝宝累了”之类的内容都会有帮助。要相信虽然他还不能够流畅表达,但是已经可以理解并感受到大人的意思。

用轻松一点的语气告诉孩子,身体上的不适是因为困,这种情况就是要睡觉的感觉,没有关系,爸爸妈妈在陪着你,你能够做到。

妈妈们的体验:我家宝宝倔强又爱听表扬,我用一招“唐僧式”告诉宝宝:“加油哦,宝贝,妈妈和你一起努力。”“哎呦,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放下不抱你睡就是不爱你了?不是哦,妈妈很爱你所以想你学会自己令自己入睡,不用以后那么辛苦。宝贝,你昨晚和今天中午都是自己在床上睡着的哦,好犀利啊!其实自己觉觉也不是那么难嘛~你比好多哥哥姐姐都厉害呢~”


3抚触、按摩—触觉学问多

抚触

“触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刺激,在动物幼仔中,触摸皮肤能够促使脑部释放化学物质,促进身体发育,这种效应在人类身上也同样会出现。如果早产儿在医院中每天接受几次按摩,那么他们的体重增长的更快。到一周岁时,其智力和动作发展,比没有接受过这种刺激的早产儿更超前。”——《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》

大家可以参考这类视频,网上有不少的:


按摩、推拿

从成人睡眠书中找灵感,肌肉先紧绷用力再放松,比如双腿绷直微微抬起,坚持几秒,再放松,会有助于睡眠。同理,对身体某些部位(比如虎口、掌心、脚跟)进行有规律的施力按压、按摩,然后放松,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。

妈妈们的体验: 之前抱睡,后来先睡熟放,然后刚睡着放,有一天抱累了看宝宝不闹就一起躺床上,上下按摩后背,闹的时候快速些,结果几分钟睡着了,试了几次效果不错~

妈妈们的体验: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,十天的推拿按摩显出了惊人的效果,白天可以躺睡且睡得深,晚上哄睡容易了,而且醒来不再大哭、打挺,睡后半小时必醒的坎也破了!

小技巧——I Love U按摩腹部

小月龄肠胀气、腹部不适,还可以尝试围绕腹部做“I Love U”的手法。先用手掌从腹部右侧从上至下按一下,路径呈“I”,然后从左上开始用手掌写“L”按摩至右下腹 ,最后连贯起来用手掌从左下按摩至右下,路径呈倒“U”。

妈妈们的体验:宝宝2个半月,常早上5点醒,醒来并不愉快,是哭醒。一直想办法破,后来参考建议,在肚脐附近做i love you,睡前按摩了20分钟,早上居然睡到6点,醒了安静的要奶吃,吃完换尿片,才醒。

这能帮宝宝缓解胀气,胀气可谓是0-3月宝宝睡眠的拦路虎,我们有推送过长文来从方方面面帮助宝宝缓解胀气,强烈推荐有睡眠困扰的小宝宝家庭阅读。莫名哭闹?说说安睡拦路虎:胀气


拥抱、肌肤接触

10句“我爱你”比不上1句我爱你+1个深深拥抱。身体接触对人意义独特,虽然几小时抱睡那种并不合适,但临睡前尤其晚上,睡眠仪式不妨来个脸贴脸、握住小手放在胸口、紧紧搂住、深深拥抱之类。不吝惜爱的物理表达,会让婴儿更直白的感受到爱和关注,带着愉快的心情入睡,只要方式对,爱永不嫌多。

妈妈们的体验:前段时间哭一场累了就睡了,现在哭不停,就慢慢哄,抱在手上,感觉她一有点睡意就慢慢脸贴脸,没哭就睡了

“被爱抚是婴儿发育成长中最重要的渴求,这种爱抚得到得越多,婴儿的成长发育就越快……每天接受15分钟按摩的宝宝,其体重的增长速度超过那些没有接受按摩的宝宝47%,有的甚至更高。”——《与宝宝同眠》



4轻拍轻摇晃—开启充沛舒适感

轻轻晃动

轻轻晃动这打开了脑袋里的“运动传感器”,能够让婴儿觉得舒适“摇篮” “秋千” “汽车” “推车”能够安抚婴儿,就是基于这个原理。

比较苦一点的家长,还有采用抱着婴儿反复屈膝再站起,做类似升降机运动,甚至抱着爬楼,来安抚婴儿的。

这些在小月龄时都有比较好的效果,不过随着体重增加,逐渐难以为继,需要跟随孩子成长脚步及时有意识的调整,不要过于依赖。一般来说6个月以后应该尽量避免摇晃。

【家长问】:摇晃会把婴儿脑袋摇坏么?

【小土答】:因为在羊水里的日子就是晃着过,所以轻晃风险不大,但是请千万不要大力的摇晃婴儿,防止摇晃综合症。哭闹无法安静时,可以轻轻晃动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善,入睡容易了,应该有意识地过渡到静止,并减少抱哄的时间。

摇晃的逐渐戒除一般是:快走着摇—慢速走摇—站着持续摇—站着偶尔摇—静止抱—坐着抱—躺着半抱—躺着。


轻拍

躺着拍拍比较省力,也是非常常见的安抚手段。拍动的位置主要有背部、手臂、臀部、大腿等,一般上半身效果优于下半身。

配合有节奏的声音“嘘嘘、西西、斯斯、嗯嗯、哦哦”等,同时在背部中间有节奏感地轻拍,能达到更好的安抚效果。

要注意的是“拍”是为了安抚情绪而不是催促睡,对于超过6个月以上的孩子持续的拍动反而会形成一种干扰,建议手搭在后背即可,意图告诉孩子,我就在你身边,你可以安心。

此外“一直拍”特对于大孩子,可能传递一种怎么还不睡的烦躁感,有可能起反作用。很多妈妈实践中发现,有时候哼哼唧唧夜醒,不拍没事,拍了反而越哭越大。


睡姿影响感觉

很多家长都会发现,婴儿在趴或侧着睡会明显比仰着睡得容易、睡得深。入睡、接觉等状态下,让婴儿侧着,可以降低难度。

仰睡时婴儿猝死症的发生率更低,所以建议上是要仰面入睡的,不过待到宝宝能够自如翻身时,如果睡眠中自己趴过去了,也不需要特地去挪动宝宝。



5给自我安抚提供机会

自我安抚第一步吮吸

吃乳头、吃安抚奶嘴、吃手都是通过吮吸产生愉悦、镇静感,也是小月龄睡前安抚很重要的一环。

吸吮妈妈的乳头,既可以饱腹又能够安抚自己,这对每个婴儿都很有吸引力,能够安抚哭闹,也是很多妈妈走上奶睡之路的起因。

安抚奶嘴的产生就是模拟乳头,满足婴儿的吮吸需求,让宝宝的肠胃、和妈妈的乳房得以休息,安抚奶嘴的利弊之前有推文具体介绍了:

善用工具:安抚奶嘴从引入到戒除详解

定仔奶嘴怎么戒的?答案像个段子......

每一个婴儿都有吃手的经历,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,尝试自我安抚,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睡前一般不要干涉宝宝吃手,实在吃手严重的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,多安抚孩子自然吃手就少了。看到吃手就喂奶不必要,如果孩子只是要喝口白水就避免端去杯奶茶。

儿童心理学家贝里.布雷泽尔顿,发现超过85% 的婴儿进行了大量与喂养无关的吮吸行为,吮吸手指、拳头、奶嘴,这些行为到1岁左右才会逐渐消失。

关于吃手的戒除,也进行过长文分析:戒吃手居然有这么多套路......


引入安抚物减少分离焦虑

3个月左右即可引入安抚物(玩偶、安抚巾等),参与到宝宝的日常活动中去,作为小伙伴一起玩一起睡。妈妈不在,常会引发宝宝的焦虑,而安抚物陪伴宝宝入睡,能帮助宝宝在没有妈妈陪伴时,心安一些。

妈妈们的体验:宝宝到现在都对小海马情有独钟,每天睡觉时都要抱着,还学着妈妈的样子拍拍小海马,哄他睡。

我家小定就很喜欢安抚巾,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他奶嘴。

关于安抚巾,也推文介绍过:小小安抚巾的大作用,18个问题把安抚巾聊透彻


用气味构建熟悉环境

婴儿对于气味是比较敏感的,有时候夜里哭,闭着眼睛也知道谁在抱他,闻见妈妈身上的奶味就要喝奶,或者知道妈妈在旁安心睡之类。有时候爸爸哄睡不妨试试套上带着妈妈奶香的衣服,如果宝宝睡着,家长要离开,也不妨放一件妈妈的衣物在旁。


避免免过度干预

婴儿睡眠动静多,有时候只是活动性睡眠,不要过度干预,好心办坏事。过度干预会剥夺孩子学习自我入睡、自我安抚的机会,而这项技能是终生所需的。

尤其夜间醒来,如果宝宝只是轻声哼唧,我们可以先装睡,耐心观察几分钟。


醒后不要立即逗玩

早上醒或者小睡醒了,如果宝宝很安静,不要立刻去抱他和他说话什么的,避免立即眼神接触,安静陪伴即可。

这是为不打扰宝宝有可能再自动继续的睡眠,也是避免他潜意识期待醒来后的活动,提前醒来和爸爸妈妈玩。和睡前活动不要太精彩类似:如果睡前好玩得不行,那谁还乐意乖乖去睡呢。



吸引注意力—挑出持续哭闹怪圈

有时睡前大哭不止,陷入了为了哭而哭的混乱。可以靠吸引注意力让婴儿先冷静下来,比如“咦,你看墙上是不是有个小虫” “啊,你听外面是不是有小狗在叫”“喔唷,是不是想妈妈亲亲”之类,前文提到的声音分散注意力,也是类似原理,先稳住情绪再从长计议。

妈妈们的体验: D589,昨晚儿子还是闹了下,但是我没吼他,而是转移他的注意力,然后问他星星月亮的问题,情绪立马好了,放床上自己就睡了,有时真不是孩子闹,而是我的不良情绪让孩子焦虑了

妈妈们的体验:今天到点了还想玩,关灯抱着硬哄哭的肝肠寸断。后来外公抱过去唱了几段京剧,乖乖被放倒......

用视觉吸引注意力

小月龄的孩子躺着看床铃,目光随着床铃上的玩具转动,有时候就会安静睡着,偶尔难入睡的时候也可以尝试。

还有小宝宝喜欢黑白卡或者彩色卡,在哭闹烦躁的时候给他看一张会有瞬间的注意力吸引,再配合其他安抚就能安静下来。

睡不着的时候抱宝宝到窗边,看看窗外绿色看看远处也都是知觉吸引,帮助情绪从烦躁中得以摆脱。

有时候过于兴奋,我们还需要遮挡宝宝的视线,避免刺激源。用手遮眼睛,将宝宝头埋在胸口,拉窗帘降低室内亮度,避免眼神接触,都是同一原理,也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网上流传用一张纸42秒哄睡婴儿的视频,其背后的原因是宝宝已经进入临睡状态,另一个原因正是从视觉吸引了注意力。

妈妈们的体验:宝宝会安静或者发出念经般的声音,说明她也想努力安静。同时可以配合拍她的大腿根部,如果她动个不停,轻按她的双腿和一只手。我在小床两边各放一个玩偶,作为她的安慰物而不是道具,她看着玩具渐渐眼睛失神就睡着了。她还喜欢看着我一页页翻书来入睡。

妈妈们的体验:我家宝贝好像比较喜欢看我做广播体操,把他放小床上,我站在床边做各种肢体运动,他有时看着看着就闭眼睡过去了。


言传不如身教打哈欠会传染

人自己吃花生时候某神经元点亮,而看到别人吃花生能点亮同一部位的神经元,这个现象被称为“镜像神经元”。正因为这样,我们看到别人笑自己也笑,正如情绪有感染力,这也是人能够共情的生理基础。

打哈欠也会传染,大人如果陪躺的话不妨也闭上眼睛,做放松状态,有时候你不用做什么,你自己睡了,宝宝也会暗暗模仿,易于入睡。

妈妈们的体验: 有时候小朋友到要睡的点还挺精神的,我俩躺着的时候,我就会表演打哈欠,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诶呀妈妈好困好累啊,哈欠,妈妈眼睛闭了…不知道是学样还是好像想起来什么,他也会开始打哈欠,过不多会就睡了。偶尔有用的,大月龄主打心理牌。



7放松心情——焦虑是睡眠的大敌

怀有思虑、受了刺激、惊吓、情绪有波动很容易引起睡不安。情绪有感染力,家长过于急躁,心态不稳也会影响到孩子。

避免让思虑过度

平时8点起床的人,如果说早上6点要开很重要的会,有些人即使不定闹钟到时间也会自己醒的,再敏感一点的人可能一夜都兴奋得睡不好——思虑越多越不易入睡。

1)孩子焦躁不能入睡,不妨去想想,他在惦记什么?

有个故事说的是:一个小男孩老不肯睡,因为他总觉得,自己睡着后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事情,他想象着,睡着之后,爸爸妈妈在开热闹的舞会,还有热闹的马戏团表演,有美味的大餐等等。有一天他假装睡着,偷偷溜出来,看到一切的想象中的精彩盛况都没有出现,爸爸妈妈平静的在灯下看书……从此他都是安心入睡了。

还有孩子觉得黑黑的屋里有怪兽,怪兽也许就藏在小床下面......各种各样的想象存在于孩童脑海,都有可能是拒绝睡觉的原因,当你耐心去寻找,也许会发现自己更能读懂孩子。


2)睡前情绪焦躁,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回忆

成人会有压力,其实婴儿也一样有压力的:当家长一遍一遍念叨宝宝怎么还不会走、不会说话时,当宝宝又因尿裤子被指责时……这些都是压力。他们一天之中会体验不同的情绪,所感受到的压力会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。

和他们一起复述白天的事情,增强记忆,帮助弄明白情绪的来由,弱化白天经历的负面事件影响,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。

妈妈们的体验:2岁半 现在临睡前的聊天已经成为越来越固定的环节。提啦不愿意关灯时,我说“关上灯后我们来聊天吧,说说妈妈和你今天做了什么怎么样?” 她就很爽气地关了。晚上放松状态下,会说出很多白天没说的话,我想这个习惯对以后的沟通会很有帮助。

3)如果宝宝对睡眠抗拒、对黑暗感觉害怕,还可以通过游戏、讲故事等方式缓解。借助于想象力的强大魔力,镇静心神。很多睡眠绘本也发挥着这样的作用。

如果躺在床上很烦躁,我家试过一招“拔萝卜”,用手握住宝宝手腕,手臂和身体面垂直,唱“嘿呦嘿呦拔萝卜”,拔的时候顺势让他身体左右摇摆(类似自己摇头,左右翻那种),宝宝挺喜欢。


睡不着的压力不硬睡

前人有个实验,一组有激励机制:入睡快的有钱拿,另一组是正常的对照组,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入睡时间反而比第二组长。入睡是要放松,越着急想睡越容易睡不着。

有人强迫你吃东西,可能反而会坏了胃口,美味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……有时睡觉也一样,欲速则不达。

失眠时与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,不如起身离开卧室,到另外一个房间做些简单的活动,如舒展下身体、听会儿优雅的音乐等。

常有妈妈跟我提到有时候哄一个小时都哄不睡,或者不哄的话能翻一小时都不睡。这种情况入睡尝试时间太长,哭闹的可能就多了,有时候哄不好不妨叫醒,暂停一下,尝试隔几分钟再试,既不一直哄着,搞成对抗,也不完全放弃入睡的尝试,错过入睡时机,让入睡的尝试能够在可控的范围。

闷头在房里半天也没法睡,倒不如抱出去,推车出去转转,孩子放松下来反而易于入睡。停下是为了更好的出发。

妈妈们的体验:今晚关灯后淘淘又开始哭,我等他哭了一会儿,觉得照这个趋势下去,他只会越哭越厉害,思索之后,又打开灯,让他玩东西,玩到觉得他情绪平静了,才重新关灯。果然,关灯后,他就没有哭,而是爬来爬去,自己躺着自言自语,还唱歌呢,最后趴在枕头上很安然地睡着了。

有时候孩子一听到睡觉就哭闹,其实一上来就着急哄睡和见一面就表白类似,都是容易挨拒的,不动声色减低活动兴奋度,往安静转,再静待合适时机…不强求但不放弃暗度陈仓的努力。


100%的专注陪伴

大脑似睡非睡时仍未完全休息,有一定程度的预警机制,婴儿感受到纯粹的专注和爱,有利于他们减少焦虑,更快的入睡。

我给母乳亲喂妈妈的建议是,晚间入睡喂奶时不要看手机,不要想心事,将关注点完整的放在婴儿身上,喂睡着了不要马上就离开,陪伴至少十分钟,在这期间还是除了娃啥都不想、手机不看。关于这个建议,执行的妈妈们有一部分表示有一定的效果。

如果陪伴,请100%的投入,小朋友们很敏感,最忌爹娘人在曹营心在汉。实在有事情着急,不妨直言相告,好过他们看出你心不在焉却又不知为何。


充分的沟通才能减少误解

宝宝打哈欠时,你可以尝试告诉他:“宝宝累了,咱们睡觉好吗?”。到睡觉的点,宝宝还爬着到处玩,已经温柔提醒过很多遍了,你可以严肃认真地告诉他:“不许乱动了,乖乖闭上眼睛!”沟通和明晰的规则,不朝令夕改,对9个月以上,理解能力已经大增的宝宝尤其关键。

宝宝虽然还不能开口说话,但却已经能明白很多东西搞不清宝宝需求的时候,可以猜测他的需求并询问,被猜中时宝宝的反应很可能是不同的。只要家长坚持这样做,会帮助减小沟通障碍。

人在睡梦中一旦被惊扰会蛮难平复,凡事知会他一下,就不容易受到惊吓。入睡方式有变化、入睡环境有变化、把宝宝放下、夜里给宝宝挪地方、换尿片时,家长都需要提前告诉宝宝,耐心的向他们解释,减少他们的畏惧感,他们能懂的比大人想像的多。

妈妈们的体验:我从姑娘出生起就一直这么做,只要是我哄睡的,抱回小床时会轻声在她耳边说「乖宝宝,妈妈抱你去小床睡觉哦,宝宝乖乖睡,妈妈爱你」,轻轻放下之后会摸一摸头发,整理一下衣服,期间如果微微睁开眼睛就伏下身亲一下额头或眼睛,然后微笑着看她,说「困了就闭眼睛好好睡觉吧」。除非根本不困否则很管用



8允许能量释放—大禹治水不堵反疏

睡前哭能够帮助释放因困倦而积攒的能量,更快入睡。

人们觉得叹气不好,而忽视叹气能缓解压力。类似事情也发生在睡眠中,有时候,会一味阻止哭泣,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。不让哭等于不让表达情绪,孩子会有压力的,不利于入睡。

临睡前,哼唧哼唧或者喃喃自语也类似,这也是情绪的一种抒发和释放,陪伴但尽量不要打断。

不是使孩子哭而是接受和了解他的哭,家长要放松,相信宝宝能睡,给他时间和机会尝试,不以急着入睡为目标,在宝宝无法平复的时候给予支持。


情绪上的认同能够帮助孩子缓解压力

特别对已经能听懂话的,表达理解比阻止有效:“宝宝困了,难受了,想喊一喊,宝宝需要一点时间”。


运动可以帮助释放能量

原则上睡前不要太兴奋,但有时候已经比较混乱的状态,不妨放松下来让小朋友运动一下,尤其在大运动发展期,这反而会帮助情绪更快稳定下来。

襁褓、声音、抚触、轻摇、自我安抚、吸引注意力、放松心情、允许能量释放。

这八大方面的安抚技巧就写到这里了,希望对大家有启发,有时候也许就是些小细节没到位,到位了入睡也就容易了。


你可能还会喜欢